•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行业资讯
  • >
  • 青海省“五项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青海省“五项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2022-03-28

  青海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强化统筹设计,高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研究制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印发《青海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统筹谋划职业教育发展蓝图;编制“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实施方案。推动实施省级高职“双高计划”、省级中职“双优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群)。积极推进职业本科学校筹建工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贯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推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全省全日制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比例超过50%。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试点,在中职学校举办高职专业,着力培养一批牧区急需的护理、幼教、农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开放中职学生参加普通高考的升学渠道,满足中职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深造需求,努力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职教普教相互融通、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促进、体现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专业设置,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特色,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优化职业教育供给。鼓励职业学校围绕赋能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和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群。新增光伏发电、环境保护工程等20余个专业;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健康养老等60个专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结合市域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建设相应专业,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如,在西宁市,职业学校大力发展物联网、新能源、健康养老等专业;在海西州,职业学校重点发展盐湖化工、能源化工、光伏技术等专业;在海南州、海北州,职业学校加快发展民间传统工艺、农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

  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启动实施省级“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3所高水平学校和3个专业(群),打造重点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参与6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涉及65个专业、39个培训评价组织,参与试点培训学生达1万余人。积极承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组别项目,做好大赛组织、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切实发挥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优化“软件”、强化“硬件”,在投入、师资、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全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和90%以上,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成立10个职教集团,其中入选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3个。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首批遴选15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认证。搭建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合作平台,省教育厅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两翼”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全省职业学校分别与省内外145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9所学校入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鼓励和扶持企业优秀技术能手在学校设立大师工作室52个,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推动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来源:青海省教育厅

微信公众号

wechat
Baidu
map